黄埔新征程特训营
大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黄埔军校训练基地焕发新生机: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新时代人才摇篮

黄埔军校训练基地焕发新生机: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新时代人才摇篮

【历史传承与现代定位】 位于广州市黄埔长洲岛的黄埔军校训练基地近日迎来新一轮改造升级。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事教育基地,该基地在保留原有历史风貌基础上,融入现代化训练设施与教学体系,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军事技能培训和红色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基地将围绕"传承革命精神、服务国防建设、赋能社会发展"三大目标,打造面向全国的高水平人才实训基地。


【多元化课程体系落地】 最新公布的训练方案显示,基地课程设置打破传统单一模式,形成"三位一体"教学框架一是依托黄埔军校旧址博物馆的沉浸式历史教育,通过文物展陈、情景模拟还原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节点;二是结合现代国防需求,增设无人机操作、网络安全防护等科技化实训模块;三是与地方高校合作开发领导力培养、应急管理等公共课程,服务党政干部及企业团队建设。数据显示,近三年参训学员综合能力评估优良率提升27%,课程满意度达93.6%。


【国际交流窗口效应凸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该基地的国际化属性日益增强。今年已接待来自12个国家的军事观察团和青年交流团体,通过战术演练观摩、军事文化沙龙等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军事教育发展历程。特别设立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防教育主题展",系统梳理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军事人才在东南亚地区的抗战事迹,成为外宾参访的固定项目。分析人士指出,这种"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交流模式,有效促进了跨文化理解。


【科技赋能红色教育】 基地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教育效能,建成国内首个"智能战术推演实验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经典战役场景。参训者可佩戴VR设备进入1924年的军校课堂,或指挥虚拟部队完成战术任务。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学习系统,能根据学员表现自动调整训练难度。技术团队透露,下一阶段将开发5G远程教学系统,让偏远地区学员通过全息投影参与实景训练。


【社会服务功能持续拓展】 除军事人才培养外,基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今年暑期推出的"少年军校"公益项目,已为2300余名青少年提供免费军事夏令营,课程涵盖野外生存、团队协作等内容。与应急管理部门共建的防灾减灾培训中心,累计培训社区志愿者超1.2万人次。最新落成的军民融合创新园,已孵化8个国防科技转化项目,涉及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


【生态保护与文化保育并重】 在基地改造过程中,管理部门严格执行文物保护规定,对62栋历史建筑进行数字化建档,采用微创技术修复墙体彩绘等珍贵遗迹。同步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使周边湿地候鸟种类从18种增至34种,形成"红馆绿廊"相映成趣的生态文化景观。文旅专家评价,这种"保护性开发"模式为历史建筑群活化利用提供了新范本。


【未来发展规划披露】 据透露,基地计划三年内建成"全域智慧管理系统",实现能耗监控、安防预警等功能的智能化管控。即将启动的二期扩建工程将新增模拟城市反恐、海上救援等特种训练场。相关负责人强调,所有建设项目都将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确保历史文脉的完整延续。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这座承载百年风云的训练基地,正以崭新姿态书写新时代的强军故事。


报名电话热线:

13660693008(凌主任-手机、微信同号)
18028008328(谢教官-手机、微信同号)

营地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长洲镇深井岐西坊20号
(黄埔青少年军事、黄埔军事主题园)

粤备案号:粤ICP备2021139870号
 粤公网安备4401130200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