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新征程特训营
大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黄埔军校训练基地焕发新生: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新时代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训练基地焕发新生: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新时代军事人才

近日,位于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训练基地再次引发社会关注。作为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的重要发源地,该基地在保留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军事训练与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国防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


历史底蕴与现代功能的双重承载 黄埔军校训练基地始建于192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骨干的军事学校,曾为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历经百年风雨,基地内的校本部、孙中山故居、俱乐部等建筑群保存完好,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基地在文物保护部门的支持下完成多轮修缮,同时升级训练设施,形成"历史展览+实战化训练"的复合功能。 目前,基地内设数字化军事历史展馆、模拟战术演练场及多功能军事训练中心,既可供公众参观学习,也可承担现役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的集训任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的核心价值在于将革命精神融入现代军事教育体系,让学员在历史现场感悟使命担当。"


实战化训练体系全面升级 为适应现代战争需求,黄埔军校训练基地引入智能化训练系统。新建的战术模拟中心配备VR战场环境模拟器、兵棋推演平台及多场景对抗训练模块,可还原山地、城市、海上等多种作战环境。参训学员需在48小时内完成战略制定、协同指挥到实战处置的全流程演练,考核标准对标一线部队要求。 在传统训练科目方面,基地保留并优化了野外生存、障碍穿越、轻武器操作等经典项目,增设反恐维稳、应急抢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内容。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基地年均承训量突破1.2万人次,参训单位涵盖陆军、武警、民兵组织等多个领域。


红色教育资源辐射全国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黄埔军校训练基地开发出"沉浸式"红色教育课程。参观者可穿戴数字化设备,通过AR技术"亲历"东征战役、北伐誓师等历史场景,还能参与军事知识竞赛、战时文书解密等互动项目。教育基地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群体占比达65%。 此外,基地与多所高校共建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开设"革命战争史解析""现代国防科技发展"等专题课程。部分高校将军事理论课实践环节移至基地,学生可在专业教员指导下完成战术基础动作训练、军事地形学实地勘测等实践任务。


国际合作与军事文化交流深化 近年来,黄埔军校训练基地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通过承办中外军官联合培训、国际军事历史研讨会等活动,基地已与十余个国家建立军事教育合作机制。2023年举办的"和平使命"多国维和行动模拟演练中,来自亚洲、非洲六国的42名军官在基地完成城市反恐、医疗救援等联合训练。 军事专家指出,这种以历史为纽带的文化交流,既展现了中国军事传统的开放性,也为应对全球安全挑战提供了经验互鉴平台。基地内特设的国际军事文化展厅,系统展示了不同国家的军事发展史,成为外事访问的重要参观点。


社会效益与未来规划 黄埔军校训练基地的活化利用产生显著社会效益。周边区域依托基地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形成军事主题民宿、国防教育研学基地等产业链,带动当地就业增长23%。文物保护部门透露,总投资5.6亿元的"黄埔军校旧址保护提升工程"已启动,计划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数字化修复实验室等设施。 展望未来,基地将重点建设军事科技体验中心,集成人工智能、无人机操控等前沿技术培训模块。相关负责人强调"我们既要守护好革命先辈的精神遗产,更要打造面向未来的军事人才孵化平台。"


黄埔军校训练基地的创新发展,不仅延续了"亲爱精诚"的校训精神,更在新时代强军目标指引下,书写着军事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报名电话热线:

13660693008(凌主任-手机、微信同号)
18028008328(谢教官-手机、微信同号)

营地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长洲镇深井岐西坊20号
(黄埔青少年军事、黄埔军事主题园)

粤备案号:粤ICP备2021139870号
 粤公网安备4401130200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