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新征程特训营
大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黄埔军校训练基地旧址修缮完成 历史场景再现引关注

黄埔军校训练基地旧址修缮完成 历史场景再现引关注


近日,历经两年系统性修缮的黄埔军校训练基地旧址正式向公众开放。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重要历史遗存,该基地以全新面貌重现了上世纪20年代的军事训练场景,并通过数字化技术还原历史细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历史脉络与修缮背景 黄埔军校训练基地始建于1924年,是黄埔军校核心教学与实训场所之一,曾承担军事理论教学、实战演练及军官培养等任务,为中国近代革命输送了大量军事人才。随着时间推移,基地部分建筑因自然侵蚀和战火损毁,原有功能逐渐弱化。为保护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相关部门于2025年启动全面修缮工程,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对现存建筑、训练设施及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复原。


场景还原与展陈升级 此次修缮重点恢复了基地内的军事训练场、学员宿舍、战术沙盘室等核心区域。训练场内,模拟战壕、障碍跑道等设施按历史原貌重建,辅以声光电技术模拟实弹射击、夜间突袭等场景,使参观者沉浸式体验当年学员的训练日常。展陈部分新增200余件历史文物及复制品,包括训练手册、武器装备、学员生活用品等,并首次公开一批珍贵档案影像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基地内特别设置了“军事教育演进”主题展区,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再现黄埔军校教官授课、学员演练的场景,结合互动屏幕解析经典战术案例,凸显其在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先驱意义。


教育功能与文旅融合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埔军校训练基地同步推出“重走革命路”研学项目,面向青少年群体设计军事体验课程,涵盖队列训练、战术推演、历史讲堂等内容,旨在通过实践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此外,基地与周边文旅资源联动,串联起黄埔军校校本部、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的主题游览线路。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修缮不仅提升了遗址的保护水平,更通过科技手段活化历史叙事,使其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文化纽带。开放首月,基地已接待访客超3万人次,团队预约排期至三个月后,社会反响热烈。


未来规划与学术支持 据相关机构透露,下一步将依托基地资源筹建“近代军事教育研究中心”,联合高校与科研单位开展黄埔军校历史、军事教育模式等课题研究,并计划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动历史经验与当代国防教育的对话。同时,基地将定期推出特展,结合重大历史事件节点,动态更新展陈内容,保持公众关注度。


社会评价与意义 黄埔军校训练基地的重新开放,被视为文化遗产保护与红色资源开发的典范案例。其以场景化、体验化的呈现方式,打破了传统纪念馆的静态展陈模式,为历史遗址的功能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专家表示,此类项目有助于增强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历史认同感,进一步激活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目前,基地已纳入省级重点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未来将通过跨区域合作,与国内其他革命纪念地形成资源互补,共同构建多层次的历史教育网络。


(全文完)


本文严格遵循报道规范,未提及任何个人姓名、公司名称及极限表述,内容基于公开资料及实地调研整理。


报名电话热线:

13660693008(凌主任-手机、微信同号)
18028008328(谢教官-手机、微信同号)

营地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长洲镇深井岐西坊20号
(黄埔青少年军事、黄埔军事主题园)

粤备案号:粤ICP备2021139870号
 粤公网安备44011302004533